好书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好书大全 > 教育书籍

《西潮》蒋梦麟书籍推荐

2020-06-08 10:46:34好书推荐编辑:无独有酒

西潮书籍推荐理由在线听

00:00 20:53

《西潮》蒋梦麟书籍推荐r02好书推荐

推荐《西潮》这本好书籍的理由

《西潮》是岳南老师在他的书《南渡北归》中引用的一本书。作者蒋梦麟,老师是中国西南联大时期北大的校长。这本书是我在班级郊游的公共汽车上读的。我本应该是一种消遣来缓解旅途的疲劳,但后来它让我坐起来想好好读一读。r02好书推荐

首先,解释标题的含义。西潮是指民国时期中国的西化趋势。学过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在民国时期,中国看到了西方文明的发展,也看到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r02好书推荐

当时的教授们,无论是在文学、历史还是科学技术领域,都可能要向“中国-美国-中国”或“中国-欧洲-中国”学习。蒋老师是第一选择。当然,在这本书里,他很少提到他的学术表现。然而,与同样经历过这一过程的老师胡适,相比,“面如死灰”,很难通过考试。r02好书推荐

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辩护非常顺利,这表明蒋在西学方面做得很好。此外,他在书中提到,他受过良好的旧式私塾教育,堪称中西合璧的第一流人物。从他的角度看西潮,我相信它有更高的可信度。此外,顺便说一下,这本书的第一稿是蒋先生在英文写的,后来他自己翻译成了中文。r02好书推荐

《西潮》的作者简介

蒋梦麟(1886年-1964年)r02好书推荐

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r02好书推荐

曾参加科举考试,后赴美留学,r02好书推荐

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获博士学位。r02好书推荐

曾任国民政府首任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r02好书推荐

也是北京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r02好书推荐

病逝于台北。r02好书推荐

《西潮》的内容简介

民国北大校长传奇自述,一个人身上的中国近代史。根据台湾鲁南1979版全新编校。r02好书推荐

在《西潮》的开篇章节中,作者蒋梦麟写道:r02好书推荐

“我所写下的有点像自传,有点像回忆录,也有点像近代史。不管它像什么,它记录了我心目中不可磨灭的景象,这些景象历历如绘地浮现在我的脑际,一如隔昨才发生的经历。在急遽递嬗的历史中,我自觉只是时代巨轮上一颗小轮齿而已。”r02好书推荐

童年生活、参加科举、留学美国、回国任职,北京大学的学生运动是怎么回事?民国初年的风云变幻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著名的西南联大有什么前世今生?蒋梦麟以学者的冷静、赤子的热情,回忆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长达数十年的中国近代史。r02好书推荐

本书在五十年代初版后,引发惊人热潮,成为青年学生人手一册的“人生教科书”。r02好书推荐

《西潮》同时是哈佛大学远东研究所的指定参考书。r02好书推荐

《西潮》的精彩摘抄

我出生在战乱频仍的时代里。我出生的那一年,英国从中国拿走了对缅甸的宗主权;出生的前一年恰恰是中法战争结束的一年,中国对越南的宗主权就在那一年让渡给法国。中国把宗主权一再割让,正是外国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本土的序幕,因为中国之保有属国,完全是拿他们当缓冲地带,而不是为了剥削他们。中国从来不干涉这些边缘国家的内政。r02好书推荐

我们利用一切可能的方法,诸如寺庙、戏院、家庭、玩具、格言、学校、历史、故事等等,来灌输道德观念,使这些观念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习惯。以道德规范约束人民生活是中国社会得以稳定的理由之一。r02好书推荐

在这漫长的几百年中也不过遇上一两次的变乱和战争。他们和平而满足地生活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贫富之间也没有太大的差别。富饶的稻谷、棉花、蚕丝、鱼虾、鸡鸭、蔬菜使人民丰衣足食。r02好书推荐

除了崇拜祖先之外,大家要信什么就信什么。上佛寺、拜神仙、供关公、祭土地,悉听尊便。没有宗教限制,也没有宗教迫害。你信你的神,我拜我的佛,各不相涉,并且还有把各式各样的神拼在一起大家来拜。这就是通常所称的“道教”。如果基督徒让基督与中国神祗并供在中国庙宇里,我相信村里人一定会像崇拜其他神佛一样虔诚崇拜基督。r02好书推荐

最重要的年节,通常从十二月二十三日开始。灶神就在这一天上天报告这一家一年来的家庭琐事。r02好书推荐

在道教里,众神之主是玉皇大帝。据说玉皇大帝也有公卿大臣和州官吏卒,和中国的皇帝完全一样。玉皇大帝派灶神监视家庭事务,因此灶神必须在年终岁尾提出报告。灶神是吃素的,因此在他启程上天时,大家就预备素斋来祭送。灶神对好事坏事都要报告,因此大家一年到头都谨言慎行。送灶神和迎灶神时都要设家宴烧纸钱、放鞭炮。r02好书推荐

碰到过年过节,或者庆祝神佛生日,或者其他重要节日,活动的戏班子就到村庄上来表演。演的戏多半是根据历史故事编的,人民也就从戏里学习历史。每一出戏都包括一点道德上的教训,因此演戏可以同时达到三重目的:教授历史、灌输道德、供给娱乐。r02好书推荐

理想、希望和意志可说是决定一生枯荣的最重要的因素。教育如果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单单强调学生的兴趣,那是舍本逐末的办法。只有以启发理想为主,培养兴趣为辅时,兴趣才能成为教育上的一个重要因素。r02好书推荐

短短九年之内,中国已经相继丧失了三个承认中国宗主权的外围国,最先是越南,继之是缅甸,现在又丢了高丽。r02好书推荐

基督教传教士曾在无意中把外国货品介绍到中国内地。传教士们不顾艰难险阻,瘴疠瘟疫,甚至生命危险,遍历穷乡僻壤,去拯救不相信上帝的中国人的灵魂。他们足迹所至,随身携带的煤油、样布、钟表、肥皂等等也就到了内地。一般老百姓似乎对这些东西比对福音更感兴趣。这些舶来品开拓了中国老百姓的眼界,同时也激起了国人对物质文明的向往。传教士原来的目的是传布耶稣基督的福音,结果却无意中为洋货开拓了市场。r02好书推荐

我的童年教育虽然枯燥乏味,却也在我的思想里模模糊糊地留下学问重于一切的印象。政府官吏都是经过科举选拔的。但是只有有学问的人才有希望金榜题名。官吏受人尊重,是因为学问本身在中国普遍受人敬重的关系。r02好书推荐

朝廷本身也想把康有为、梁启超介绍进来的外国思想一扫而光,免得有人在搞什么威信运动。义和团要消灭物质的外国货而慈禧太后则想消灭精神上的外国货。不论是物质的或者精神上的,反正都是外国货,都是外国人造的孽。杀呀!杀光外国人!工业革命开始时,英国人曾经捣毁了威胁他们生活的机器。义和团做得更彻底,他们要同时破坏血肉构成的“机器”。r02好书推荐

这种反抗运动可说是新兴的知识分子对一向控制中国的旧士大夫阶级的反抗,不但是知识上的反抗,而且是社会的和政治的反抗。自从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以及其他科学观念输入中国以后,年轻一代的思想已经起了急剧的变化。十八世纪的个人观念与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同时并临:个人自由表现于对旧制度的反抗;工业革命则表现于使中国旧行业日趋式微的舶来品。中国的旧有制度正在崩溃,新的制度尚待建设。r02好书推荐

求是书院和绍兴的中西学堂有很多相相似的地方,课程中包括一些外国语和科学科目。后来新学科愈来愈见重要,所占时间也愈来愈多,求是书院终于发展为一种新式的学校,同时改名为浙江高等学堂。­­­r02好书推荐

科举考试:考生点名后就可以进考棚了。他的帽子和衣服都得经过搜索,以防夹带,任何写了字的纸头都要没收。考生鱼贯进入考棚,找出自己的位置分别就座。座位都是事先编好号码的。考卷上有写好考生姓名的浮签,缴卷时就撕去浮签。考卷的一角另有弥封的号码,录取名单决定以后开拆弥封,以免徇私舞弊。清末时,政府各部门无不百弊丛生。唯有科举制度颇能保持独立,不为外力所染。科举功名之所以受人器重,大概就是这个缘故。r02好书推荐

在校园的中心矗立着一座钟楼,睥睨着周围的建筑。通到大学路的大门口有一重大门,叫“赛色门”,门上有许多栩栩如生的浮雕裸像。这些裸像引起许多女学生的家长抗议。我的伦理学教授说:“让女学生们多看一些男人的裸体像,可以纠正她们忸怩作态的习惯。”老图书馆的阅览室里就有维纳斯以及其他古希腊女神裸体的塑像。但是男学生的家长从未有过批评。我猜想他们大概是要灌输“完美的思想寓于完美的身体”的观念。在古希腊人看起来,美丽、健康和智慧是三位一体而不可分割的。r02好书推荐

从乡村回到城市,城市会显得特别清新可喜;从城市到了乡村,乡村却又显得特别迷人。原因就是环境的改变和鲜明的对照。外国人到中国时,常常迷恋于悠闲的中国生活和它的湖光山色;而中国人到了异国时却又常常留恋外国的都市生活。因此我们常常发现许多欧美人士对中国的东西比中国人自己更喜欢。这就是环境改换和先后对照的关系,改换和对照可以破除单调而使心神清新。但是事物的本身价值并不因心理状态的改变而有所不同。r02好书推荐

中西思想重点不同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中国重应用,而西洋人重理知。中国人重实际,所以常常过分强调实践过程中的困难,有时是实在的困难,有时只有想象的,以致忽视实际问题背后的原理原则。r02好书推荐

我们应该诱导儿童自行思想,协助他们根据他们本身的需要,而不是根据大人的需要,来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我们应该启发儿童对自然环境的兴趣。根据儿童心理学的原则。儿童只能看做儿童;他不是一个小大人,不能单拿知识来填,更不应拿书本来填,教育应该帮助儿童在心智、身体和团体活动各方面成长。r02好书推荐

中国人认为宗教不过是道德的一部分。r02好书推荐

在悠久的历史过程中,尤其在唐朝末年以后中国的国防一直很脆弱,因为侵略她的异族全部组织严密,随时准备作战,而中国的社会组织却是升平世界的产物。国防部队是由太平无事的社会中征募来的,维持这些军队的中央政府也只是一个和平社会上层的空架子。r02好书推荐

科学是心智探究自然法则的表现,艺术则是心灵对自然实体所感所触的表现。艺术是人生的一种表现,它使人生更丰富,更美满;科学是心智活动的产物,旨在满足知识上的欲望,结果就创造物质文明。在现代文明里,艺术与科学必须携手合作,才能使人生圆满无缺。r02好书推荐

“海派”:这五等人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般人所说的“租界心理”,一种崇拜权势,讲究表面的心理。权势包括财力、武力、治外法权等等,表面功夫则表现于绘画、书法、歌唱、音乐,以及生活各方面的肤浅庸俗。我们通称这种“租界心理”为“海派”,相对的作风叫“京派”,也就是北京派。“京派”崇尚深刻的艺术,力求完美。上海是金融海洋,但是在知识上确是一片沙漠。r02好书推荐

英国人养鸡生蛋的方法更是妙不可言,他们控制了主要的工业,而让当地人民在余留的行业上自觅生路。让鸡到田野里自行寻觅谷粒小虫充饥。鸡能找到谷粒小虫就心满意足了,养鸡的人则捡起晶莹的鸡蛋笑逐颜开。r02好书推荐

日本对同化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都只有部分的成功。例如日本对忠恕这两个重要的道德观念只学到忠,却无法理解恕。这或许受政治与地理环境之影响而使然,然而日本人之不能以恕道待人,却是事实。忠和恕是中国生活的两大指导原则,忠在封建国家或黩武国家是必不可少的品德,恕则是学者的美德。日本一向坚执己见,不肯考虑别人的观点。日本人胸襟狭窄,连他们自己都由此自觉,这种偏狭的心理使他们无法具有建立洲际殖民帝国所必须的领导能力。他们有野心,有武力,但是缺乏政治家风度。所以他们借武力而建立的“东亚共荣圈”,只如空中楼阁,顷刻幻灭。r02好书推荐

六七十年来,我国与日本所定的国策,同为富国强兵。日本所走的路线为资本主义和军国主义。用资本主义所产生的财富来养兵,军阀与财阀联合操控军政大权。他们的权力超越一切党派和学派。军国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日本,一战而胜中国,再战而胜帝俄,三战横冲直撞而轰炸到珍珠港。我国为何想富国而国不富,想强兵而兵不强呢?第一,内政问题,日本倒幕尊皇、政权统一已数十年。我国初则保皇革命,国是未定。继则军阀割据,全国扰攘。等到国民革命军统一全国的时候,内则战乱频发,外则日本侵略,内忧外患接跳而起。哪里还谈得到富国强兵呢?第二,经济思想问题。我国儒家“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经济思想,先天上已有不赞成资本主义的色彩,数十年来一般士大夫复颇有仰慕王安石统制经济之倾向,故对西洋资本主义,虽不一定反对,却不热心拥护。这个事实,是谁也不能否定的。只以此而论,就可知道建设一个资本主义的社会是怎样的不容易了。第三,门户开放问题。中国明清两代均采锁国主义。日本在德川时代亦采锁国主义。十九世纪之资本主义迫开了两国之门。在中国称之为通商,日本称之为开过。然日本之开国发之于统一之政府,故全国一致而收实效。中国则此开彼闭,前迎后拒,步骤极不一致。故开国之实效未显,而瓜分之祸兆已见。r02好书推荐

我们中国人最感兴趣的是实用东西。我在美国时常常发现,如果有人拿东西给美国人看,他们多半会说:“这很有趣呀!”碰到同样情形时,中国人的反应却多半是:“这有什么用处?”这真是中国俗语所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心理状态的不同,所表现的兴趣也就不同了。我们中国对一种东西的用途,比对这种东西的本身更感兴趣。r02好书推荐

在中国,发明通常止于直接的实际用途。我们不像古希腊人那样肯在原理上探讨;也不像现代欧洲人那样设法从个别的发现中归纳出普遍的定律。现代欧洲人的这种习性是从古希腊继承而来的,不过较诸古希腊时代更进步而已。中国人一旦达到一件新发明的实用目的,就会马上止步不前;因此中国科学的发展是孤立无援的,也没有科学思想足为导向的明灯。科学发展在中国停滞不进,就是因为我们太重实际。r02好书推荐

儒家的知识系统从探究事物或大自然出发,而以人与人的关系为归趋;西方的科学知识系统也同样从探究事物或大自然出发,但以事物本身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归趋,发展的方向稍有不同。r02好书推荐

孔子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教训,和孟子的民主观念,都使中国适于做一个不愿欺凌其他民族的现代民主国家。r02好书推荐

《西潮》书籍的目录

前言:边城昆明r02好书推荐

第一部:满清末年--西风东渐、乡村生活,童年教育,山雨欲来风满楼r02好书推荐

第二部:留美时期--负笈西行,美国华埠,纽约生活r02好书推荐

第三部:民国初年--军阀割据,知识分子的觉醒,北京大学和学生运动r02好书推荐

第四部:国家统一--宪政的试验,中山先生之逝世,国民党之出掌政权r02好书推荐

第五部:中国生活面面观--陋规制度,迷人的北京,杭州、南京、上海、北京r02好书推荐

第六部:抗战时期--东北与朝鲜,战云密布,日军入侵前夕之越南与缅甸,大学逃难r02好书推荐

第七部:现代世界中的中国--中国与日本-谈敌我之短长,敌机轰炸中谈中国文化r02好书推荐

www.2tuijian.com《西潮》蒋梦麟书籍推荐

好书评价